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六不像是什麽動物,以及三不像是什麽動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六不像是什麽動物
- 四川發現神秘“六不像”,長得像狐像鼠又像兔,糞便很香卻珍貴,你知道嗎?
- 湖北十堰一工廠現罕見“六不像”生物,這到底是什麽生物?
- 在我國,被稱為六不像的動物是?
- 罕見“六不像”生物被困十堰一工廠,這隻生物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麽?
- 六不象的主要特點
Q1:六不像是什麽動物
應該是麋鹿
別名六不象,屬於鹿科,學名為 Elaphurus davidianus。
體長約200厘米,體重100(雌)~200(雄)千克,因其頭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而
俗稱四不象。僅雄鹿有角,頸和背比較粗壯,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趾間有皮健膜,
側蹄發達,適宜在沼澤地行走。夏毛紅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紅,並有白斑。
由化石資料推測,麋鹿原產於我國東部濕潤的平原、盆地,北起遼寧,南到海南,西自山西、湖南,東抵東海都有分布。為草食動物,取食多種禾草、苔草及鮮嫩樹葉。喜群居,發情期一雄多雌;通常7月份開始交配,懷孕期315~350天,每胎產1仔。
原產於遼寧、華北、黃河和長江中下遊。18世紀我國野生糜鹿種群已經滅絕,僅在北京南苑養著專供皇家狩獵的鹿群,後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盜運國外。1985年以來,我國分批從國外引回80多隻,飼養於北京南苑和江蘇大豐縣。在散放的江蘇省大豐縣已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為麋鹿在自然界恢複野生種群而開展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工作。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二)麋鹿是中國特有的物種,但它的正式英文學名卻以外國人的姓氏命名;它曾在中國生活了數百萬年,20世紀初竟在故土絕跡;20世紀80年代,它又遠涉重洋,重返故鄉。麋鹿曲折的命運,使它成為世人關注的對象。
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於距今200多萬年前,距今約1萬年前到距今約3000年時最為昌盛,中國境內無論是麋鹿化石點的數目或某個化石點的標本數量都極為豐富。但在距今約3000年的商周時期以後卻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後絕跡。
多數麋鹿專家認為,麋鹿絕跡的重要原因是曆史上各個朝代的大量獵捕,造成了麋鹿種群災難性的減少。同時,各地許多沼澤或近海低窪荒地被開墾成為農田,使隻適於在沼澤地帶棲息的麋鹿沒有了容身之所,成為平原地區最早的生態災難的犧牲者。
野生麋鹿的最後棲息地是長江口附近沿海地區。盡管麋鹿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及中部地區的長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長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區。它們十分喜愛溫暖濕潤的沼澤水域,甚至喜歡接觸海水,銜食海藻。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位於這一區域,這裏麋鹿化石密集分布,從1967年至1998年先後出土麋鹿化石12處。考古發現,1萬年至4000年前人類遺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數量,大致與家豬骨骼數量相當。
從春秋戰國時期至清朝,古人對麋鹿的記述不絕於書。它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孟子》中記述,“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這證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園囿中已有了馴養的麋鹿。
漢朝以後,野生麋鹿數量日益減少。元朝建立以後,善騎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從黃海灘塗捕運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孫們騎馬射殺。野生麋鹿逐漸走向滅絕。到清朝初年,中國已隻有一群約二三百隻的麋鹿圈養在210平方公裏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這時候,國際動物學界還不知道麋鹿的存在。
1865年秋季,法國博物學家兼傳教士大衛在北京南郊進行動植物考察,無意中發現了南海子皇家獵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動物分類學上尚無記錄的鹿。大衛以20兩紋銀為代價,買通獵苑守卒弄到了兩隻麋鹿,製作成標本。1866年,他將標本寄到巴黎自然曆史博物館,被確認為從未發現的新種,而且是鹿科動物中獨立的一個屬。從此,麋鹿學名被稱為“大衛鹿”。1866年之後,英、法、德、比等國的駐清公使及教會人士通過明索暗購等手段,從北京南海子獵苑弄走幾十頭麋鹿,飼養在各國動物園中。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濫,洪水衝垮了獵苑的圍牆,許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饑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強劫殺一空,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
隨著時間的流逝,圈養於歐洲一些動物園中的麋鹿紛紛死去,種群規模逐漸縮小。從1898年起,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出重金將原飼養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衛普等地動物園中的18頭麋鹿悉數買下,放養在倫敦以北占地3000英畝的烏邦寺莊園內。這18頭麋鹿成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二戰時,這個種群達到255頭,烏邦寺莊園因害怕戰火,開始向世界一些大動物園轉讓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達到1320頭。
麋鹿的故鄉中國希望麋鹿能重返家園。1956年和1973年,北京動物園分別得到了一對和兩對麋鹿,但因繁殖障礙和環境不適,一直未能複興種群。
1985年,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努力下,英國政府決定,倫敦5家動物園向中國無償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頭麋鹿被用飛機從英國運抵北京,當晚運至南海子原皇家獵苑,奇獸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國最後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頭麋鹿從英國經上海運抵江蘇省大豐市,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後棲息的沿海灘塗。
現在,中國已在北京、江蘇省大豐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陽縣等地實施麋鹿散養計劃,目前已形成種群,全國已有麋鹿2000多頭。江蘇大豐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目前已有麋鹿648頭,有效種群已達到50個,這表明這個保護區已形成了世界第一家麋鹿基因庫,麋鹿的遺傳基因已不會再流失。2003年3月,世界第一頭純野生的麋鹿在大豐麋鹿保護區內出生。
參考資料:
Q2:四川發現神秘“六不像”,長得像狐像鼠又像兔,糞便很香卻珍貴,你知道嗎?
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動物,有的就算見到了,也不認識是何物。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在中國四川的大涼山,有位村民發現的一種動物。
這種動物第一眼看上去的時候,你感覺認識它,因為它像極了狐狸。在仔細看的時候,它的麵部非常小,但眼睛卻又黑又大,感覺它像是一隻兔子。但身體上又長有一條非常蓬鬆的尾巴,這時候看又像是鬆鼠。由於身體上長有連膜,看起來又像是蝙蝠,甚至還有人看它像其他的動物。
所以人們隻能將這種動物稱為是六不像。它除了在長相上長得像其他動物以外,它的另外一個特殊的本領,就是會飛,飛的速度也驚人,有時候一下飛一兩百米的距離都不是問題。於是人們將它稱為是飛狐,但由於飛狐的習性和老鼠特別相近,例如都可以在地下挖洞,喜歡冬眠,重要的是喜歡在晚上活動。
所以有些地方的人們也將飛狐稱為是飛鼠,飛鼠是素食主義者。它們一般吃樹林中的果子。據了解,其實飛鼠飛行主要是靠身體上的一張膜來回在樹枝間滑動,飛鼠長得還是比較可愛的,很多人看到都覺得呆萌可愛。而且它還沒有攻擊性,飛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次拉大便的時候,都要飛回自己居住的地方。
無論多遠,它都會飛回去,當然,每次拉大便也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據了解,它的大便非常珍貴,它散發出來的不是臭味,而是非常香的味道,在醫學上,飛鼠的大便可以用來做藥。小夥伴們,如果有機會見到這種動物,你一定認識它了吧!
小夥伴們,對此有什麽想要說的呢?⠠⠠⠠⠠⠠⠠⠠
Q3:湖北十堰一工廠現罕見“六不像”生物,這到底是什麽生物?
湖北十堰的一家工廠內闖入一隻六不像的動物,工廠的員工不敢靠近,隻得求助於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經過初步的辨認,不速之客大有來頭,它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秦嶺羚牛。
一、秦嶺羚牛的外形獨特和生活習性。羚牛主要生活在喜馬拉雅山東麓,全球的分布範圍非常狹窄。湖北十堰落單的秦嶺羚牛就是羚牛的亞種。秦嶺羚牛外形獨特,臉像駝鹿,角像角馬,身體壯碩像熊,後腿像鬣狗,蹄像牛,尾巴像羊,也被稱作六不像。秦嶺羚牛性格暴躁,尤其夏天發情期,沒有尋求到配偶的秦嶺羚牛會四處遊蕩,攻擊其他的野生動物和人類。
二、這隻秦嶺羚牛如何落單。秦嶺羚牛是群居動物,群居的數量可以達到幾十隻。它們成群結隊在海拔2000米的森林中生活,用來抵禦老虎和豹子等天敵的捕殺。隨著秦嶺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秦嶺羚牛的數量大幅度的增加,加上冬天森林中的食物匱乏,這些動物開始下山尋找了食物。還有一部分會因為無法尋求配偶,而離開了群落,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不慎掉落到包菜池。
三、我們該如何處理人和野生動物的關係。野生動物闖入人類的活動區域已經不是新鮮的事情。生態係統的改善,局部單位麵積野生動物數量超標,生存競爭的壓力過大。導致了這些動物進行自主樣的式遷徙,遷徙的過程中闖入給人類的領地,獲取食物。首先人類必須要合理的調整自然保護區的物種結構,適當的增加天敵數量。其次在合適的位置種植植物,並引導它們來這些區域覓食。第三在加大野生動物破壞農作物的補貼,盡量減少人和野生動物之間的矛盾。
處理人和野生動物之間關係,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Q4:在我國,被稱為六不像的動物是?
牛羚牛又叫做扭角羚。屬於偶蹄目,牛科。外形有些像牛,但從結構上看它是介於山羊和羚羊之間的動物。體型相當大,雄獸體長1.8~2 m,肩高1.3~1.4 m,體重約300 kg。雌獸肩高1~1.1 m。肩部高於臀部,尾短,僅18~22 cm長,雌雄都有粗角,角型特殊,由頭頂中央先向上,緊接著扭向外側,然後向後彎轉,近尖端稍向內彎。除角尖外,均有橫紋,並交織著細小的縱紋,角底部有皺紋。頭下有須。身體很長,一般呈棕褐色。上唇和下唇邊緣中央為白色,吻部及鼻周呈黑色。耳內麵黃白色,外麵黑色。尾末端棕色。羚牛棲居在海拔3 000~4 000 m的地方,常在雪線附近活動,平時過孤獨的生活。性情粗暴,夜間外出活動。以青草、樹枝等為食。
羚牛共有三個亞種,我國都有,其中兩個亞種還是我國的特產動物。三個亞種各具不同的基本體色,喜馬拉雅羚牛深棕色,產地由不丹向東,沿喜馬拉雅山坡到緬甸,然後進入我國境內。四川羚牛身體淺黃色,在腿、肋、背、臀部具有灰黑色的斑紋,生活在四川和西藏高原交界處。金黃色羚牛(又叫“金毛扭角羚”)最美觀,體毛金黃發亮,頭、麵、耳全是橘黃色的。生活在陝西省秦嶺山脈。後兩者都已列為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我國已劃定了十幾個自然保護區用來保護羚牛,使它們能在自然保護區中繁衍生息。雖然它們現在都已發展成有一定數量的種群,但國際上仍公認它們為稀有的動物。我國目前仍禁止將這兩種羚牛移居到外國動物園。
Q5:罕見“六不像”生物被困十堰一工廠,這隻生物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麽?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四不像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那應該很少有人聽說過六不像。但是在湖北省十堰市的一泡菜工廠內,就驚現了一隻六不像。
泡菜池內的六不像
湖北省十堰市一泡菜工廠內,工人在對泡菜池進行打掃的過程當中,發現泡菜池內有一隻動物。這種動物長得既像羊又像牛,但是頭上長角,體型卻異常健碩。工廠內的工人並不認識這種動物,隨即報告了領導,並且請當地野生動物站工作人員前來辨認。
解救過程並不順利
這隻六不像體型不僅非常健碩,而且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攻擊性,尤其是身上受了傷,就更加的暴躁。再加上泡菜池上窄下寬的設計,也為解救增加了一定程度上的難度。當地工作人員以及救援人員向泡菜池內輸送食物,以平穩六不像的心情。在救援設備的角度以及承重能力均過關的情況下,對這隻六不像展開了救援,最終救援成功。
六不像到底是什麽
經過當地野生動物站工作人員的辨認,這隻六不像的學名叫做羚牛。大多數羚牛的肩高在1.2米左右,但是也有一些體型較大的羚牛,其肩高甚至能夠達到兩米,體重能夠達到800斤至一噸。羚牛屬於大型牛科食草類動物,根據其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其亞種也有所不同,此次在湖北省十堰市泡菜工廠內所發現的羚牛屬於秦嶺羚牛。
秦嶺羚牛大多數都生活在2500米海拔以上的高寒地區,屬於我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秦嶺羚牛絕大多數都是群居生活,每群秦嶺羚牛保持在20~30頭左右。雖然說屬於食草類動物,但是其性情還是比較凶悍的,而此次發現的秦嶺羚牛,很可能是在移動的過程當中不小心掉入到泡菜工廠內。
Q6:六不象的主要特點
我國,被稱為“六不像”的動物是:扭角羚傳說中生活在秦嶺深山中的怪獸金毛扭角羚,為我國所獨有,被很多的探險家視為“羨望能夠看到的目標”。它因為既像牛又非牛,既像羊又非羊,還有一些其它動物的特征,又被有些人稱之為“六不像”。這種動物成年體長在兩米左右,體重在300千克左右,毛色金黃,在陽光下非常威武雄壯,雌性白色,當地人也叫它白羊,它們的群體生活在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高山上,過去隻有少數幾個縣有分布,生活在秦嶺地區山下的老百姓甚至一輩子都不曾見它過一麵。
在中國陝西秦嶺山區有一個農民突然被一隻不知名的野獸撞傷,後來經過調查這隻野獸是一種被當地人稱為“六不象”的羚牛,這種羚牛叫金毛扭角羚是我國一級珍稀保護動物,它通常生活在海拔兩千多米的高山上,但是為什麽原本很難見到的羚牛突然傷人呢?原來這是一隻在遷徙當中掉隊的羚牛。
關於六不像是什麽動物和三不像是什麽動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六不像是什麽動物的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