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中小學家長QQ群、微信群已經成了家長與學校老師溝通的便捷渠道,老師在群裏發布通知、布置作業;家長也能方便地與老師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不過,有不少家長反映,班級群不僅是老師發布通知的渠道,還是一個「曝光台」。
比如前段時間,網上就流傳著這幾張截圖:
老師在家長群裏沒有完成作業、課後沒有複習的同學、沒有認真聽講的同學……每一個項目沒做好的同學,老師都直接在家長群裏點名。
其實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
家長沒批改作業被老師在群裏懟。江西一所三年級學校的家長群中,老師點名批評了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
老師隨時在群裏直播學生的動態。幾點前哪些學生沒到教室學習,哪些學生課堂上看課外書,老師都會把消息發到家長群裏。
對於這種點名式管理教學法,不僅僅有批評,還有表揚。對此,家長們的看法各有不同:
其實,“當眾指責”的方式,並不會帶來長遠的正麵效果。
孩子不會因為受到當眾指責而有自發性進步,反而會因為一直處於被評價的位置,而找不到獨立實現自我的空間。
如果孩子在被當眾批評後選擇改變自己的行為,這不是出於自省,而是因為害怕被再次羞辱。這時孩子對老師的感受就不再是“尊重”,而是“畏懼”。這就是“假象進步”。
既然這種點名式管理教學法,為什麽老師有時還會采取這種做法?
很大原因是,每個合格的老師,都希望孩子能拿到更好的成績。也會在一個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抓住機會教育班裏麵的全部孩子,這是教育學裏常用的“機會教育”。
與其對這種通知過度反應,不如做好情緒管理,配合老師的工作,或者私下溝通,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
“仔細聆聽,善意回應”,這八個字是適用於家長、老師和孩子三方之間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