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朱雲折檻網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綜合整理)幾天前,貴州被確定為“二十四節氣”代表性非遺傳承基地,石阡“說春”項目被列為重點傳承體驗項目。
說春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獨特的民間習俗,也是一種非常原始的說唱藝術。
說春的人叫"春官"。春官說春是春官在春天來臨前的臘月時離開家門到外地走村入戶以說唱的形式向人們傳播農時節氣,報送吉祥祝福,最終獲得人們回贈的財物米麵的一項民間習俗。
說春時春官一邊向人們說吉祥話,唱新春調,道祝福詞,送春帖表,宣揚政策,教人為善,一邊又獲得人們回贈的謝禮。春官說春即是一項傳統的民間習俗,又是春官謀取生計的手段。
石阡有著悠久的曆史文化,“說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綜合性民俗活動。除了“說春”,石阡還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項目呢?跟隨多彩貴州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毛龍節
仡佬毛龍節是世代流傳下來的民間崇尚的表現形式,主要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龍井、湯山等鄉鎮的宴明、龍鳳等仡佬族村寨,輻射及於全縣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仡佬毛龍節主要活躍在元宵節期間。
古代仡佬毛龍節的傳承盡管以自發傳承和自然傳承為主,較為隨意,但從儀式主持、紮藝以及龍頭、龍尾表演者的角色身份來看,仍然表現出傳承中的規定性。
木偶戲
石阡木偶戲是流傳於貴州省石阡縣各民族中的一種漢族傳統傀儡戲曲劇種。
石阡木偶戲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獨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多樣性的社會功能。
石阡木偶戲曆代均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學徒跟班學藝。
茶燈
石阡的茶燈是源於生活的漢族民間文化藝術形式,在貴州省絕無僅有,在全國藝苑中至今也沒見過,近些年越演越紅火。
石阡茶燈是一種漢族民間戲曲形式,曾把它視為貴州東路花燈的重要支係,在石阡繁衍生息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活躍在春節元宵期間。
以“采茶”、“製茶”為主題,兼以反映舊社會各階層人物渴望自由、追求社會快速發展的開放心理,綜合佛道民間信仰,以及由此所衍生的儀式、工藝、表演技巧、念誦、唱腔等行為方式,具有豐富的曆史信息及獨特的人類學價值。
悄悄年
過“悄悄年”是石阡鋪溪村馮姓侗寨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民俗,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
過年吃年夜飯前,各家要事先將家中的雞、鴨等家禽喂飽,隻留一人在家祭祀,其餘家人趕著豬、牛、羊等家畜全部到村落附近山林、河邊躲起來(稱之為“躲兵”),以保證家中祭祀時不發出一點聲響。待村裏躲兵人陸續走出寨子後,各家主人都會盡快選擇一個最清淨的時刻,迅速脫掉鞋、穿上襪子(保證走路不發出聲音),安穩桌子,擺上供品,點燃香紙敬奉“四保將軍”。
祭祀活動結束後,躲藏在外的家人悄悄回家,悄無聲響地吃年夜飯,稱為過悄悄年。
(多彩貴州網綜合整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