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分解體式」
很多從業者普遍不知道這個概念(因為從業者不需要知道),也有一些培訓者聽說過,但大部分沒有。什麽是分解?很簡單,就是一個pose的完成,這個pose本身就是由無數個小形體組成的。作為教練,你必須知道並學會如何分解它。
分解的體式訓練對於教練來說非常重要,可以讓教練進一步了解體式的分解,從而知道體式訓練過程中問題出在哪裏,如何解決。另外,這個重要的因素是,分解體式在練習中也可以避免受傷。因為學習分解,我們的教練學會了體式的“變奏”。通過變式教學,教練員的課程方法更加靈活、準確。
知道並學會善於分解姿勢,教練可以根據會員練習者不同的體質和身體狀況,進行有效合理的分解教學。就像畫畫一樣,一筆就能畫出一個姿勢,但作為教練,要學會分解筆畫,一筆一筆分解。這樣你才能真正理解瑜伽體式中的筆畫分解。
比如很多人練日式拜,教練一般都知道怎麽跟他們練,但是說到分解日式拜,恐怕沒幾個教練知道。在傳統的太陽崇拜中,每一個姿勢都有心靈的聲音,身體的節奏,身體形態的分解。每種姿勢都有其內涵、練習要點等.
學會分解式後,教練可以知道成員在練習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出現了哪些,甚至狀態等。上課教學的時候。否則,隻看到練習的結果,幾乎會讓你看不到要點,看不到全部原因,甚至判斷都是假的。另外,體式的分解和身心的關係是豐富有趣的,人體本身是多層次的,所以各種體式分解帶來的效果和感受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學會引導體式」
這篇文章大部分教練都知道,但也是大部分教練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剛培訓的教練,他們苦惱的就是這個問題。很多教練隻會練,不擅長指導。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心態。
我們可以問一個新培訓的教練,他是第一次上瑜伽課。如果引導不好是什麽原因?回答:肯定是緊張。因為緊張,教練不僅表現不好,更糟糕的是,他們今天的申請可能會泡湯。麵對這樣的教練,老師和會館成員一般都不買賬。
由於一些培訓機構和老師在培訓教練時過於注重單項體式練習,
而沒有注重人的心態,精神和體式感知、分解等培養方麵的訓練,如此,這樣培訓出來的教練,基本是帶有很多缺陷的。有時,我們戲稱這種教練的培訓:基本就是會員練習課!這類機構與老師的培訓誤區在於,你不會橫叉之類的難度體式,你如何去教瑜伽,如何讓會員們服氣呢?這種似乎令教練都接受的觀點。結果,有一天,會員們都會橫叉類的難度體式時,教練們已經不知道該咋教咋辦了!
所以,不要走入這個培訓誤區。教練要學會用任何其中的姿勢,教會會員們調理身體,精神,心理、身體部位等多方麵的問題,會員們整體轉變了,他們一輩子記住你的,你就是他們的老師。假如你靠橫叉來上課比較,會員做到時,會員私下會這樣說:不過如此。結果,你在她們眼裏,並非是老師,僅僅是帶操的班頭。
引用艾揚格《瑜伽之樹》的一段話:Asana(體位法)是姿勢(posture)的意思,是身、心、靈在統一狀態中安置身體的藝術。姿勢有兩種層麵:一是“做姿式”(posing),一是“反思姿式”(reposing)。“做姿式”是動作,當做出某個體位法時,四肢和身體能在固定的位置,叫姿式(pose)。“反思姿式”是指反省、思考做出來的姿式,重新思考以及重新調整姿勢,使得四肢和身體依適當的順序安置在位置上,並且感覺安適,舒緩,心能“體驗”到骨骼、關節、肌肉、纖維、細胞的寧靜與安穩。
「學會解說體式」
除了會引導外,作為教練者進一步要學會解說體式。一些培訓老師在教練培訓課上不以為然的跟教練說:要什麽解說嘛,那些都是玩嘴皮子的理論,教會讓人家去練是最實際的。真的如此嗎?
倘若是這樣的話,我相信,很多很多人都會做教練了。我不想說一些培訓老師的無知(因為她們算不算培訓老師,遠遠還是個未知),這裏,我隻想說:瑜伽博大精深,語言是瑜伽裏一門係統的教學文化。
在瑜伽裏,有語言的聲論,詞論,梵語論、奧義論,數論等很多很多的哲學內容。在印度的瑜伽大學裏,想作為一名瑜伽老師,要學的內容是很多的。絕不是一上來就玩體式練習,若是這樣的話,你完全可以去印度的大街上,去拜師學體式賣藝了。
有不少教練問,我學那些解說的學問做啥,我隻是一個教練啊?這裏我們不敢相信,你隻能是一個沒有瑜伽專業知識和文化的教練,你隻能是一位練家把式,你非真正的教練。我們可以相信,教練上課一定需要語言的引導和解說的。
我們就來看看一些不善解說體式帶來的現象:口令式解說,很多會員反映:這類上課效果很乏味,教練的口令我都會背誦了,她說上一句,我已經知道下一句,這種口令都煩死了,氣氛很沉悶的,也不知能不能換個口令。這類現象不算糟糕的。
糟糕的屬於這種:就隻是帶著練,基本不說的,即便能說的就幾句。甚至還有會員遇到問題了,教練基本不回答,即便回答也是一句:多練習吧!
這類瑜伽教課,我相信會館老板,根本不必找教練,找一位會員帶著做即可,或者放錄像光盤也可以。我們看看,國內很多難以應聘工作的,大都都是這幾類教練。說她們不夠專業吧,人家的體式練的還不錯。說她們夠專業吧,很多會館根本不需要,這令她們很苦惱,怎麽也想不通。
不要想不通,原因很簡單,教瑜伽跟練瑜伽本身是一個不同的領域。教練不但要練,但一定要練教習的內容。包括理論,理論帶來的不是嘴巴功夫,而是修正頭腦的功夫。這個功夫是《王瑜伽》的努力方向。我相信,一位好的教練員,在上課時,將體式解說的清楚,那麽會員練習的一樣會練的很清楚,練的更起勁。
作為人類這個智能生命來說,有一種不可忽略的習性,就是麵對做一件事情,時間長了,她們總想要做明白,或者搞明白是怎麽一回事。這是人類天生的探究未知事物的本領。教練者的你不是在上動物訓練課,你要切記:你教的對象,都是智能的人類。時間長了,她們一定會挑剔明白的。
摘錄艾揚格《瑜伽之樹》一段話:瑜伽的學問始於行為規範,以建立道德、身體、心理和靈性的品行。不認識英文字母,是不可能學習英文讀寫的。同樣地,不知道持戒、內修、體位法、呼吸法、收攝、心靈集中、禪定這些瑜伽基礎,就不可能住在真我的居所裏。因此,我要求大家從外圍開始,去了解瑜伽的深度,這樣你們才能進入種子。隻有極少數特殊的人,能從存在的核心開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