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紮爾巴耶夫】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納紮爾巴耶夫 - 簡介
學曆:經濟學博士⠠
家庭成員:夫人:薩拉・阿爾貝索芙娜・納紮爾巴耶娃生於1941年,哈薩克族;他們育有三個女兒。大女兒:達裏加・納紮爾巴耶娃
納紮爾巴耶夫生於阿拉木圖州卡斯克連區切莫爾甘村。
1967年畢業於卡拉幹達工學院;
1979―1984年任哈薩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
1984年―1989年任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1989年―1991年任哈薩克斯坦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90年2月兼任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
1990年4月起任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哈薩克斯坦獨立後出任哈薩克斯坦總統;
1995年4月29日哈薩克斯坦舉行全民公決後總統任期延長至2000年;
1999年1月10日哈總統大選再次當選總統,任期至2006年。
2011年4月4日,哈薩克斯坦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現任總統納紮爾巴耶夫在總統選舉中獲勝,成功連任哈薩克斯坦總統。
納紮爾巴耶夫 - 人物經曆
1940年7月出生於阿拉木圖州卡斯克連區切莫爾甘村的一個哈薩克族農牧民家庭,早年畢業於卡拉幹達冶金聯合企業高等技術學校和蘇共中央高級黨校函授班,曾獲冶金工程師職稱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納紮爾巴耶夫1960年參加工作後,在卡拉幹達冶金聯合企業當過鑄鐵工、高爐爐工、調度員和工長等。憑借著出色的能力和踏實的作風,他從最基層的工人崗位一步步走上了國家最高領導崗位,1989年6月當選為哈共中央第一書記,1990年4月出任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1991年12月哈薩克斯坦獨立後,納紮爾巴耶夫以高票當選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任總統。1995年4月,哈舉行全民公決,將納紮爾巴耶夫的任期延長至2000年。1998年,哈議會修改憲法,將總統任期從5年改成7年。1999年1月,納紮爾巴耶夫在提前舉行的總統選舉中連任成功。2005年12月4日,哈舉行新一屆總統選舉,納紮爾巴耶夫以91.01%得票率再次蟬聯哈薩克斯坦總統。2006年1月就職。
冶金工人
納紮爾巴耶夫出生在距阿拉木圖70多公裏一個偏僻山村的牧民家庭。
這樣的出身令他始終將親情、鄉情、民族之情、故土之根視為最寶貴的東西。18歲那年,他來到烏克蘭鋼鐵之都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市第八技工學校學習,這是他第一次離開哈薩克去看外麵的世界。2年後,他回到哈薩克參加工作,在卡拉幹達冶金聯合企業裏當過鑄鐵工、高爐爐工、調度員、工長。整整7年冶金工人的經曆,磨煉了他鋼鐵般的意誌。
1962年,納紮爾巴耶夫加入了蘇共。對這段經曆,納紮爾巴耶夫始終心懷感激。他認為,正是通過共產黨這所學校,他得到了自我實現,發現了自己的潛能。在他看來,唯一能讓他感到滿足的就是體會到老百姓的疾苦並努力使他們生活得更好。如果做不到這點,一個政治家的光陰就是虛度的。
20世紀70年代,納紮爾巴耶夫開始步入政壇,1989年當選哈共中央第一書記,1990年當選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在戈爾巴喬夫統治時期,納紮爾巴耶夫曾是“最有前途的少數民族幹部”,本來很有希望成為蘇聯總理(部長會議主席)。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哈薩克斯坦成了獨立的主權國家。納紮爾巴耶夫曾說,哈薩克斯坦在獨立前是通過莫斯科看世界的。而蘇聯的解體卻為納紮爾巴耶夫打開了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1991年12月25日,他成為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任總統。至今,他已經在哈國最高領導的位子上待了14年。
納紮爾巴耶夫 - 工作經曆
納紮爾巴耶夫1960年參加工作。
1969年至1984年,他從事黨務工作,曆任卡拉幹達州黨委書記、哈共中央書記。
1984年至1989年,他出任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1989年6月,他當選為哈薩克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
1990年2月,他兼任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同年4月,他當選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1991年12月哈薩克斯坦獨立後,他出任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
1995年4月,哈薩克斯坦舉行全民公決,將納紮爾巴耶夫的總統任期延長至2000年。
1999年1月,哈舉行總統大選,納紮爾巴耶夫再次當選,任期至2006年。
2005年12月4日,哈舉行新一屆總統選舉,納紮爾巴耶夫以91.01%得票率再次蟬聯哈薩克斯坦總統。
2006年1月就職。任期7年。
2011年4月,連任哈總統。
納紮爾巴耶夫 - 政績
生活方麵
納紮爾巴耶夫一直采取親西方的政策。在他兩屆任內的主要政績,包括把國家語文從采用斯拉夫字母改為采用土耳其式拉丁字母,及把首都從鄰近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的阿拉木圖西遷至鄰近俄羅斯的阿斯塔納。
經濟方麵
在納紮爾巴耶夫的領導下,哈薩克斯坦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方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4年,哈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0年前的700美元升至3000美元,人民生活不斷得到改善。哈居民近10年來的貨幣收入增長了4倍,月平均工資和退休金分別增加了5倍和3.6倍,居民的人均儲蓄額增長了36倍。
政治方麵
他促成農業黨和人民黨兩大親政府政黨合並,壯大了親政府的政治勢力。他還通過製訂法律,加強對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控製,允許檢察院監督和關閉非法傳媒。納紮爾巴耶夫從不諱言要強化總統集權,保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
納紮爾巴耶夫 - 榮譽
曾獲冶金工程師職稱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曆任卡拉幹達州黨委書記、哈共中央書記、哈部長會議主席、哈共中央第一書記、哈最高蘇維埃主席和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等職。
不限次連任總統
哈薩克斯坦議會2007年5月18日通過憲法修正案,授權現任總統納紮爾巴耶夫可不受次數限製地連任總統職務。該修正案將在總統簽署後正式生效。
根據該修正案,哈薩克斯坦現行憲法第42款第5條中,有關“同一人選連續擔任哈薩克斯坦總統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將不適用於首任、即現任總統納紮爾巴耶夫。
該修正案同時規定,議會上、下兩院議員總數將由116人增至154人,哈薩克斯坦將繼續保持總統製共和國政體,總統任期將自2012年起由7年減至5年。
哈議會聯合委員會主席茹馬巴耶夫解釋說,考慮到納紮爾巴耶夫作為國家締造者發揮的曆史作用,並基於完成國家政治、經濟改革事業的需要,負責起草憲法修正案的議會聯合委員會根據議員們的建議,對憲法相關內容進行了修改。
納紮爾巴耶夫 - 主要著作
納紮爾巴耶夫的主要著作有:《探索之路》、《哈薩克斯坦主權國家形成和發展戰略》、《站在21世紀門檻上》、《歐亞聯盟:觀念、實踐和前景1994-1997》和《哈薩克斯坦--2030年的戰略發展》等。
納紮爾巴耶夫 - 應對有方
在格魯吉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斯坦相繼發生“顏色革命”後,2005年12月4日舉行大選的哈薩克斯坦備受關注。納紮爾巴耶夫最終經受住了考驗,以91.01%的得票率一舉戳破了“顏色革命”的讖言。 麵對“顏色革命”的威脅,納紮爾巴耶夫吸取了格魯吉亞的教訓,加強對非政府組織的控製;吸取了吉爾吉斯斯坦的經驗,修改選舉法,規定從競選拉票工作結束至正式結果公布,禁止遊行集會,以“保障選舉委員會能夠正常工作”。
納紮爾巴耶夫深知,美國是“顏色革命”的推手。因此,他一貫注重與美國的關係。美國開始對伊作戰後,哈薩克斯坦在中亞頭一個表示願將機場提供給反恐聯盟軍隊使用;美國覬覦裏海石油,力主興建巴庫-傑伊漢輸油管道,盡管從經濟角度來說對哈並不很合算,但納紮爾巴耶夫還是決定向該管道供油;在美國從烏茲別克斯坦撤軍一事上,納紮爾巴耶夫的評價也相當低調。賴斯在選舉前訪哈,曾經會晤反對派領導人,納紮爾巴耶夫出人意料地保持了緘默,這體現出了他不凡的政治胸襟,難怪賴斯說“哈薩克斯坦是中亞民主改革的典範”。
但納紮爾巴耶夫並未因此怠慢俄羅斯。他讓俄繼續使用哈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基地,在獨聯體峰會上堅決支持俄羅斯成立統一經濟空間的計劃,還表示將與俄羅斯聯手加入世貿組織。烏克蘭在與俄羅斯的民主之爭、天然氣之爭中大傷元氣,但哈薩克斯坦卻從哈俄合作中收獲頗豐。憑借長袖善舞的外交功夫,納紮爾巴耶夫成為獨聯體地區屈指可數的、令美國和俄羅斯同時滿意的領導人。
納紮爾巴耶夫 - 立足獨聯體
哈薩克斯坦處於歐亞大陸的交通要道上,北有俄羅斯,南有國力蒸蒸日上的中國,又被美國覬覦,處於三國角力之處,納紮爾巴耶夫在外交上慎之又慎。
他還揚長避短,將哈薩克斯坦定位為“歐亞大陸的中心”,“連接迅速發展的三大區塊中國、俄羅斯和穆斯林世界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紐帶”。
哈薩克斯坦穆斯林人口占57%,以俄羅斯族為主體的基督教人口占40%。蘇聯解體後,其他國家紛紛掀起排俄浪潮,政府高官都由本民族人擔任,但哈薩克斯坦不一樣,國家電視台一直有俄語節目,政府中重要的職能部門如自然資源部,其部長什科利尼克便是俄羅斯族人。因此,哈薩克斯坦的民族關係相當融洽,沒有出現吉爾吉斯斯坦式的南北矛盾,也沒有費爾幹納穀地那樣的火藥桶,宗教極端勢力在這裏難以生存。
納紮爾巴耶夫主張獨聯體一體化。他深知,蘇聯時代建立起來的血脈及經濟聯係,是無法徹底割裂的,地區一體化是消除貧困的合適手段,也是遏製恐怖主義的有效措施。正是基於這一理念,他是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歐亞經濟共同體和統一經濟空間的積極支持者,希望以獨聯體為平台,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
納紮爾巴耶夫 - 外交關係
哈對外堅持奉行積極、多元、平衡的政策,在與世界各國和平相處的前提下,優先發展同俄羅斯、中國、美國和歐盟的合作關係。
與中關係
納紮爾巴耶夫總統曾多次來華訪問。
2002年12月,北京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2004年5月,納紮爾巴耶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2006年12月,納紮爾巴耶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2008年8月,納紮爾巴耶夫來北京出席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
2009年4月,納紮爾巴耶夫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同時出席博鼇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
納紮爾巴耶夫 - 社會評價
納紮爾巴耶夫作風樸實、策略靈活、注重實際、以理服人,被描述為“精明、能幹的政治家”。他平易近人,常常深入到群眾當中去,並與他們談笑風生。他強調“以現實主義態度”對待政治和經濟問題,“從客觀實際出發”解決國家麵臨的各種矛盾。
納紮爾巴耶夫65歲生日時,普京在發給他的賀電中非常中肯地評價他的一生:“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從零開始,建起了一個獨立國家。隻有非凡的人才能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
在哈薩克斯坦人民心目中,納紮爾巴耶夫是一位“聖君”。樸素、務實是他為人、執政的最大特點,“人們的需求”如住宅、食品、幼兒園等始終是他關注的重點。在他執政的14年中,哈薩克斯坦政治穩定、經濟持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是獨聯體中最具活力的國家之一。當地專家認為,與其說選民選擇了納紮爾巴耶夫,不如說是他們選擇了未來、穩定和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看這路上漂亮的小汽車”,一位哈婦女告訴記者,為經濟,她投了納紮爾巴耶夫一票。
納紮爾巴耶夫 - 相關新聞
哈薩克斯坦中央選舉委員會2011年4月5日宣布,根據最終計票結果,哈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納紮爾巴耶夫再次當選總統。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