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Ă05;,古0195;0625;出0340;政治家、軍0107;家、文學家、書法家、詩0154;。

他善詩文,知兵法,開建安文風。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人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耀著奪目光彩。
01
《觀滄023;》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043;行,若出其中ʍ07;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寫下《觀滄023;》。全詩沒有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讀之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詩人的情懷。
“日月043;行,若出其中ʍ07;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有氣吞宇宙氣象
02
《0701;歌行》
對酒070;歌,人生幾0309;!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0309;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0309;枝可0381;?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Ú07; 一0316;ʍ06;惟)
(明明 一0316;ʍ06;0350;0350;)
(談讌 一0316;ʍ06;談宴)
《0701;歌行》是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詩,也是曹操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誌之作。
全詩通過對時光易逝、$066;才難得0340;再三詠歎,抒0332;了詩人求$066;若渴0340;情079;及統一天下0340;雄心壯誌
03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0408;縮043;期,不但在天ʍ07;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騰 一作ʍ06;螣)
《龜雖壽》的可貴之處在於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
詩中作者自比年邁的千裏馬,雖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裏的豪情壯誌。
全詩讀起來鏗鏘有力,毫無纏綿淒惻的情調,透ƃ06;著詩人堅定的意誌和內ä06;如一的$074;0452;0491;性
04
《蒿裏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亂連年,民不聊生。
將士因為長時間不解甲,鎧甲上生滿了蟣虱;無數百姓死於戰亂之中,白骨曝於野地無人收埋,千裏之地寂靜無人煙,雞鳴聲絕。
詩人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所聞所感,在揭露諸侯混戰禍國殃民的同時,表現出作者對人民的無限同情及對國事的關注與擔憂,反映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心。
05
《苦ë06;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穀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歎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這是一篇反映漢末動亂中軍旅征戰生活的詩作,是曹操親征高幹途中於鞍馬間作成的。
詩人用蒼涼悲壯的筆墨描述了太行山之高,羊腸阪之阻,風雪之交加,樹木之搖落,熊羆之狀,虎豹之聲,行軍途中食宿無依的困境。
將自身征途之苦同士卒思歸之情、廣大百姓倒懸之急融為一體,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同周公事業聯係起來,擴大了內涵,升華了主題,因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生命力。
06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後世,改製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歎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這是一首述誌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隱約的看出曹操在軍事、政治上的思想轉變。
以人為本,君民平等,執法公正,訟獄不興。以奢侈為大惡,以儉樸為美德。
全詩表達了詩人以“讓”與“兼愛”為基礎的大同思想,渴望國家統一,天下安定的願望。
07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初冬十月,北風呼嘯,嚴霜又厚又密,鶤雞晨鳴,大雁南飛,猛禽藏身匿跡,熊羆入洞安眠,肅殺嚴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寧。
農具已經閑置起來,收獲的莊稼堆滿穀場,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這是一幅多麽美好的生活圖景啊!
詩篇反映了戰後在局部地區人民過上的安居樂業的生活,及詩人要求國家統一、政治安定和經濟繁榮的理想。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