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藥企轉向器械 醫療器械迎長期機遇 |
文章来源:合川市 发布时间:2025-07-05 07:40:13 |
⠠⠠⠠ 近期,一些藥企開始加碼醫療器械相關業務,醫療器械前景被看好。 藥企加碼醫療器械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1月1日以來,全國企業經營範圍新增醫療器械的多達3000多家——很多醫藥企業紛紛新增“第二類醫療器械的批發與銷售”業務。⠀ 賽柏藍此前統計,僅新增口罩生產線的藥企就多達20家,如翰宇藥業、海翔藥業、哈藥集團、中恒集團、海南海藥等。⠀ 其中,3月8日,中恒集團宣布對中恒醫療增資9.7億元,累計注冊10億元資本進軍應急醫療物資領域。 有行業分析人士對賽柏藍表示,中恒集團進軍醫療器械,更多是一種出於中藥注射劑承壓之下的轉型動作。 她進一步表示,至於其他轉型醫療器械的藥企,還需要看其選擇的具體領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不太有技術含量的領域,即便布局了,也稱不上是一個大的戰略。 確實,藥企加碼醫療器械,是看重短期利益,還是著眼長期打算,不能一概而論。在新冠疫情期間,醫療器械的需求集中爆發,多品類業績均十分亮眼,但回歸產業,藥品還是器械,這是個問題。 醫療器械迎長期機遇 《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9)》指出,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收入在2018年達到6380億元,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材市場,預計2021-2022年將突破萬億元。 預計,隨著未來應急保障體係將實現加速發展,尤其是醫療、醫藥等相應領域將迎來長期建設。在器械領域,無論是高端診療設備,還是家用醫療器械都將迎來投入提升和需求擴容。 興業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醫療器械當下麵臨著多方麵的發展機遇。 企業層麵,技術快速發展,國產醫療設備已逐步突破多項技術壁壘;專業化產業集群日趨成熟,為控製成本、擴大生產規模創造了條件。 國家層麵,醫改、分級診療、扶持國產設備、鼓勵民營醫院等多項政策全麵落實中,醫療設備市場進入持續放量階段,國產廠商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市場層麵,器械投融資及並購市場活躍,為優秀國產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與資源。 盛山資產執行董事樊毅超近日對賽柏藍說,隨著國內公眾消費水平不斷升級,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醫保覆蓋範圍的擴大,醫療需求增加有望繼續增長,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衝擊,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藥械並行的典型範例 樊毅超表示,麵對帶量采購、醫保目錄調整等新政策新形勢,很多中國傳統藥企都受到了衝擊,都在思索怎麽涅槃重生、突出重圍,有些選擇了布局創新藥,有些選擇了並購,有些選擇了產業鏈整合,麵向醫療器械領域布局、尋求藥械結合的協同效應,也是一個有潛力的方向。 她舉例稱,複星醫藥、信立泰、樂普都是藥械結合的典型範例。 拿複星來說,複星醫藥在醫療領域廣泛布局。除了醫藥研發,在流通、醫療方麵都有不俗表現,在器械領域發力也是必然的。複星立足國際化發展路線,以9000萬美元收購瑞典醫療器械公司Breas Medical Group 80%的股權,又與美國直觀共同斥資1億美元建立合資企業開發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信立泰是藥企向醫療器械領域布局做得較為突出的,因為信立泰的強項在心腦血管領域,所以器械研發平台也是以心腦血管高值耗材為主要方向,符合一貫的“協同”理念。 樂普則是醫療器械領先企業向醫藥領域布局做得很好的,其理念是“以醫療器械、藥品、醫療服務和新型醫療業態四位一體的心血管疾病全生態產業鏈平台”。 樊毅超表示,藥械結合無論對於藥企還是醫療器械公司來說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布局器械,注重協同⠀ 藥企向醫療器械領域布局,需要注意協同性——樊毅超認為,這一點在信立泰和樂普的案例中表現得很明顯。 她指出,藥企需要把握好自己原先擅長的疾病領域,思考好在想要打造的生態產業鏈平台上缺什麽、應該補什麽。⠀ 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和人才儲備判斷是通過並購器械公司以快速切入還是搭建自己的研發平台慢工出細活——這些都是在開始布局之前就必須思考清楚的。⠀ 如果說醫藥研發是和時間賽跑,醫療器械就是做時間的朋友,找準藥械結合的平衡點,也許若幹年後,國內就會湧現出一批“強生”級的公司。 |
相关资料 |